网站首页 >> 经典成语 >> 正文
简介: 克俭克勤成语意思克:能够。既能勤劳,又能节俭。用法分析克俭克勤作谓语、定语;指勤俭。成语来源《尚书 大禹漠》:“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”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

克俭克勤

克俭克勤

成语意思

克:能够。既能勤劳,又能节俭。

用法分析

克俭克勤作谓语、定语;指勤俭。

成语来源

《尚书 大禹漠》:“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”

褒贬解析

中性成语

成语结构

联合式成语

使用程度

常用成语

成语年代

古代成语

成语字数

四字成语

成语拼音

kè jiǎn kè qín

英语翻译

be hardworking and thrifty

成语声母

KJKQ

克俭克勤的近义词

克勤克俭

克俭克勤的反义词

挥霍无度、好逸恶劳

近似成语

勤学苦练:认真学习,刻苦训练。

勤学好问:勤奋学习,不懂的就问。比喻善于学习。

勤慎肃恭:肃:严肃;恭:谦逊。勤劳、谨慎、恭敬、谦虚。指做人的美德

勤能补拙:勤:勤奋;拙:愚笨。勤勉地干;就能够补偿笨拙所造成的不足。

勤工俭学: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,而以劳动所得维持生活。泛指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

成语接龙

克俭克勤 → 勤学苦练 → 练达老成 → 成家立计计穷智短短绠汲深深恶痛嫉

嫉贤傲士 → 士死知己 → 己溺己饥 → 饥不遑食 → 食宿相兼 → 兼收并畜 → 畜妻养子

子曰诗云云消雾散散阵投巢 → 巢林一枝 → 枝附叶连连枝并头 → 头没杯案

案牍劳形形形色色色胆如天天昏地暗 → 暗藏杀机 → 机关算尽尽善尽美

美言不信信而好古古貌古心心头鹿撞撞头磕脑脑满肠肥肥肠满脑

百科解释

克俭克勤成语出处

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”

后人据此提炼出“克俭克勤”。

克俭克勤成语故事

古代的黄河流域,洪水经常泛滥成灾。田地被淹没,房屋被冲毁,致使民不聊生。于是尧帝准备派人去治理洪水,在众人的推举下,鲧接受了重任。

鲧花了九年的时间来治水,却毫无成效。因为他只懂得用土来堵塞河水,营造堤坝,但是迅猛的水势冲塌了堤坝,水灾反而更历害了。鲧也因办事不利被处死。舜帝继位后,鲧的儿子大禹接替了治水任务。当时,大禹新婚仅四天,但是他想到百姓疾苦,毅然告别了妻子,踏上了治理水灾的征途。

大禹仔细分析了地形,吸取了父亲失败的教训,决定开渠排水,用疏通河道的方法将洪水引到大海中去。他***夜夜地带领着百姓辛苦劳作,与群众一起节衣缩食,同进同退;他亲自翻山越岭,淌河过川,拿着工具从西向东,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;他树立标杆,规划水道,带领治水的民工,走遍各地。根据标杆,登山开山,遇洼筑堤,以疏通水道,引洪水入海。为了治水,大禹历经千辛万苦,腿上的汗毛都磨没了,而且患上了风湿病,但他从没有一句怨言。

大禹治水长达十三年,在这一艰难过程中,大禹曾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。特别是有一次他的儿子“启”出生了,他路过家门时,听着儿子的哭声,依然没有进去。因为洪水没有治理好,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。经过十三年的努力,洪水终于被引进大海,人们可以安心地种植庄稼、建造房屋了。大禹治水成功后,舜见他是一个有德有才的人,便要把自己的职位让给大禹。大禹很谦虚,认为解除人民的疾苦是他应该做的。

舜对大禹说:“大禹啊,你是一个最贤能的人,既能勤劳地治国,叉能节俭地持家,是能够担当得起这个职位的。”在舜的再三坚持下,大禹便接替了舜的职位。

大禹为王后,并不在意自己的衣食,对于祭服和礼服则装饰得非常美观。他自己的房屋很矮小,可对于人民田间的水路,却极力的讲究,大禹在治理水害的同时,曾指导人们恢复农业生产,发展水上运输,让百姓安居乐业,得到了百姓的爱戴。

克俭克勤成语寓意

大禹为王后依然克俭克勤,节俭持家、勤劳治国。折射出了勤俭节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;即使人们拥有富足的生活,也不能铺张浪费。希望人们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的当下仍能克俭克勤,严格要求自己。

克俭克勤成语用法

成文用法“克俭克勤”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,形容人既能勤劳,又能节俭。

成语示例后唐·沈昫《旧唐书·卷一八○·张允伸传》:“允伸领镇凡二十三年,克俭克勤,比岁丰登。”

北宋·郭茂倩《乐府诗集·卷一二·郊庙歌辞十二·梁太庙乐舞辞·撒豆》:“笾豆斯撒,礼容有章。克俭克勤,无怠无荒。”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七:“适来这杯酒,乃劝大舅,自今以后,兢兢业业,克俭克勤,以付岳父泉台之望。”

成语标签: 克的成语   俭的成语   勤的成语  

温馨提示:本文是作者 大脸猫 的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!

上一个成语:

下一个成语:

成语搜索
数字的成语
颜色的成语
生肖的成语
动物的成语
心情的成语
气候的成语
成语标签
    热门文章 | 最新文章 | 随机文章
© 2022   辽ICP备19001012号

辽公网安备 21021702000577号

切换白天模式 切换夜间模式 白天返回顶部 夜间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