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>> 经典成语 >> 正文
简介: 分道扬镳成语意思道:路;镳:马嚼子;借指为马;扬镳:驱马向前。分走不同的路。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。比喻因志趣、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。用法分析分道扬镳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成

分道扬镳

分道扬镳

成语意思

道:路;镳:马嚼子;借指为马;扬镳:驱马向前。分走不同的路。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。比喻因志趣、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。

用法分析

分道扬镳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
成语来源

北齐 魏收《魏书 拓跋志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

褒贬解析

贬义成语

成语结构

偏正式成语

使用程度

常用成语

成语年代

古代成语

成语字数

四字成语

成语拼音

fēn dào yáng biāo

英语翻译

each going one’s own way

成语声母

FDYB

成语分辨

分道扬镳和“各奔前程”都有“由于志向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的意思”。不同在于分道扬镳偏重于“分手”;多用于人;“各奔前程”仅用于人。

分道扬镳的近义词

各奔前程、风流云散

分道扬镳的反义词

志同道合、并驾齐驱

成语故事

出处:《北史 魏诸宗室 河间公齐传》高祖曰:“洛阳,我之丰、沛,自应分道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释义:“扬镳”,举鞭驱马前进。分路前进,比喻各奔前程,各干各的事。故事:在南北朝的时候,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,他很有才能,屡建功勋。皇帝非常敬重他,封他为河间公。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。他聪慧过人,饱读诗书,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。孝文帝很赏识他,任命他为洛阳令。不久以后,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,从山西平城搬迁到洛阳建都。这样一来,洛阳令成了“京兆尹”。在洛阳,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,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,往往表示轻视。有一次,元志出外游玩,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。照理,元志官职比李彪小,应该给李彪让路,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,偏不让路。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,当众责问元志:“我是御史中尉,官职比你大多了,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?”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,说:“我是洛阳的地方官,你在我眼中,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,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?”他们两个互不相让,争吵起来了。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。李彪说,他是“御史中尉”,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,居然不肯让道。元志说,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,住在洛阳的人都编他主管的户籍里,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?孝文帝听他们的争论,觉得各有各的道理,不能训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,便笑着说:“洛阳是我的京城。我听了,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。我认为你们可以分开走,各走各的,不就行吗?”

成语造句

1、误会是一种心灵的隔阂,它与默契分道扬镳。心灵的隔阂由误会产生,它使心灵之间无法自由连通。

2、如果他现在不敢与这种经济谬论分道扬镳,为什么要设想他将来愿意对谬论会提出?

3、你会不断的遇见一些人,也会不停的和一些人说再见,从陌生到熟悉,从熟悉再回陌生,从臭味相投到分道扬镳,从相见恨晚到不如不见。

4、造句网尽量原创和收集优质句子,使您在造句的同时,更能学到有用的知识。

5、教师集体的统一是最有决定性的一件事情。就是最年轻、最没有经验的教师,如果在统一的、精诚团结的集体里,有很好才能的领导者来领导,那么,跟任何一个与教师集体分道扬分道扬镳的有经验、有才能的教师比较起来,也要作出更多的事情来。

6、虽然默氏家族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正在分道扬镳。

7、而且,尽管在人们头脑中纸币与黄金挂钩,但实际上两者已经开始分道扬镳了。

8、与黄金分道扬镳之后,美国想印多少美元就印多少,足以应付全世界对于储备货币的需求。

9、我们合伙关系既已终止,从此分道扬镳了。

10、刚开始见面的时候以为一见钟情就这么发生了,再或者就总以为你们是特别的,跟别人都不一样。一见钟情,这种类似于奇迹的东西,你喜欢上她她正好喜欢上你,可是很久以后你们却又分道扬镳。

百科解释

分道扬镳成语出处

北朝·魏收《魏书·河间公齐传》:“子志……与御史中尉争路,俱入见,面陈得失……高祖曰:‘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’”

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“分道扬镳”。

分道扬镳成语故事

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的时候,做洛阳令的是元志。元志青年时代读过不少书,颇有文才,而且办事干练,为人强悍。他的父亲曾经救过皇帝的性命,所以元志在孝文帝面前,很有些威信。

有一天,元志乘车出门,在路上碰巧遇上了朝廷的御史中尉李彪。李彪的官职比元志高,按礼节元志应该给李彪让路,可是元志毫不谦让,双方争执不下,只好俩人一块来见孝文帝,让皇帝裁决。见了孝文帝,李彪说:“我是朝廷上的近臣,哪有洛阳令与我抗衡的道理?”元志说:“神乡县主,普天之下谁不编户?凡是居住洛阳的人统统编在我的户籍里,我岂有趋避中尉的道理?”

孝文帝看看他们二人,都是自己的亲近臣僚,不好评判是非,只好说:“洛阳是我们的国都,自然应该分路而行,驱马前进,自今以后,你们分开走。”从此元志便与李彪折尺量道,每人占用一半。

分道扬镳成语寓意

这个故事启示人们道不同不相为谋,亦各从其志也;共事是需要共同知趣,共同目标,共同语言的。如果根本性、原则性不同,如政治立场不同,宗教信仰不同,学术见解不同,根本说不到一块儿去,只好“分道扬镳”了。这与“道不同不相为谋”一样,相互之间连正常交流都办不到,连基本信任都没有,就缺乏“相为谋”的基础,如果勉强“同谋”,除了误事误人兼自误,相互伤害,也不能“谋”出什么名堂来,因此,“道不同”就应该“分道扬镳”,否则会“两败俱伤”。

分道扬镳成语运用

成文用法“分道扬镳”多比喻志趣、目的不同,各走各的路;在句子中一般充当谓语、定语、宾语。多用于人,有时也用于事。

运用示例清·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五十九回:“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,亦向广西进发,分道扬镳,为国效力去了。 ”清·吴沃尧《痛史》第一六回:“四人又谈了一会各个安歇。到了次日,便分道扬镳。”近代·顾笑言《李宗仁归来》第三章:“一个与其分道扬镳的腹案,渐渐形成。”

近代·郭沫若《***春秋·海涛集·涂家埠》:“于是我们的交情便进了一境,由‘貌合神离’再变为‘分道扬镳’了。”

分道扬镳成语辨析

分道扬镳”和“各奔前程”都有“由于志向、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”的意思。不同在于:分道扬镳偏重在“分手”,多用于人,也用于事物;“各奔前程”偏重在“各自奔赴目标”,仅用于人。“各奔前程”的原因还有兴趣不同,感情不合等,而且是长期或永久的;分道扬镳多指长期的,但有时也指短期的。分道扬镳指各有造诣,互不相让;“各奔前程”没有。

成语标签: 分的成语   道的成语   扬的成语   镳的成语  

温馨提示:本文是作者 大脸猫 的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!

上一个成语:

下一个成语:

成语搜索
数字的成语
颜色的成语
生肖的成语
动物的成语
心情的成语
气候的成语
成语标签
    热门文章 | 最新文章 | 随机文章
© 2022   辽ICP备19001012号

辽公网安备 21021702000577号

切换白天模式 切换夜间模式 白天返回顶部 夜间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