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>> 经典成语 >> 正文
简介: 脍炙人口成语意思脍:细切的肉;炙:烤熟的肉。肉菜味道鲜美;使人爱吃。用法分析脍炙人口复杂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成语来源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 卷十 海叙不遇》:“李涛,长沙人也,篇咏甚著,如‘水声长

脍炙人口

脍炙人口

成语意思

脍:细切的肉;炙:烤熟的肉。肉菜味道鲜美;使人爱吃。

用法分析

脍炙人口复杂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
成语来源

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 卷十 海叙不遇》:“李涛,长沙人也,篇咏甚著,如‘水声长在耳,山色不离门’,……皆脍炙人口。”

褒贬解析

褒义成语

成语结构

复杂式成语

使用程度

常用成语

成语年代

古代成语

成语字数

四字成语

成语拼音

kuài zhì rén kǒu

英语翻译

enjoy great popularity

成语声母

KZRK

成语分辨

脍炙人口和“喜闻乐见”;都有(文艺作品)被人喜爱;受到人们称赞的意思。不同在于脍炙人口含义广;除了含有人们普遍传诵意思外;还可指受人喜爱的肉菜;“喜闻乐见”只表示“受人喜爱”;语义比脍炙人口窄。

脍炙人口的近义词

喜闻乐见、爱不释手、交口称誉

脍炙人口的反义词

平淡无味

成语故事

这个成语来源于《孟子.尽心下》,曾哲嗜羊枣,而曾子不忍食羊枣。公孙丑问曰:“脍炙与羊枣孰美?”孟子曰:“脍炙哉!”公孙丑曰:“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?”曰:“脍炙所同也,羊枣所独也。讳名不讳姓,姓所同也,名所独也。”  春秋时,有父子两人,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。父亲曾哲爱吃羊枣(一种野生果子,俗名叫牛奶柿);儿子曾参是个孝子,父亲死后,竟不忍心吃羊枣。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。到了战国时,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,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。公孙丑问:“老师,脍炙和羊枣,哪一样好吃?”  “当然是脍炙好吃,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!”公孙丑又问:“既然脍炙好吃,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?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,只戒吃羊枣呢?”孟子回答说:“烩炙,是大家都爱吃的;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烩炙,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。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。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,不忌讳称姓一样,姓有相同的,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。”孟子的一席话,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。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。

近似成语

口是心非:心口不一致;口上说一套;心里想一套。形容心口不一致。

口若悬河:若:像;悬河:瀑布;激流奔泻。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。形容口才好;能言善…

口蜜腹剑:嘴里说得动听;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。形容嘴甜心狠;阴险毒辣。

口口声声:不止一次;反反复复地陈述或表白。形容总把某种说法挂在口头上。

口出不逊:逊:恭顺;谦逊。说出的话非常不谦逊;没有礼貌。

成语造句

1、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灯游园会早已脍炙人口。

2、这家的小笼汤包脍炙人口,许多人慕名而来,天天高朋满座。

3、我很喜欢李白的”天生我才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”这脍炙人口的诗句。

4、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很感人、很细腻,并且脍炙人口、妇孺皆知

5、这部小说雅俗共赏,脍炙人口。

6、造句网-造句大全,几千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哦!

7、李白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诗、好词。

8、音乐会上,既有雅俗共赏的流行音乐,又有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。

9、这部电影必定有其特色,否则为何能脍炙人口,历久不衰?

10、春雨如丝,细雨蒙蒙。在这让我如痴如醉的景象中,我仿佛也变成了一滴雨。这时,我富有感情的朗诵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: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。

成语接龙

脍炙人口 → 口口声声 → 声价十倍 → 倍道而进进退维艰 → 艰难玉成 → 成双成对

对客挥毫 → 毫厘丝忽忽忽不乐乐不可支支支吾吾 → 吾谁与归 → 归真反朴

朴实无华华冠丽服 → 服低做小 → 小恩小惠 → 惠风和畅 → 畅行无碍 → 碍难从命

命词遣意意料之外 → 外合里应 → 应运而生 → 生死永别 → 别无出路 → 路人皆知

知书达礼礼尚往来 → 来情去意 → 意气飞扬扬扬自得得失在人人琴两亡

百科解释

脍炙人口成语出处

最早出处曾皙嗜羊枣, 而曾子不忍食羊枣。公孙丑问曰:“脍炙与羊枣孰美?”

孟子曰:“脍炙哉!”公孙丑曰:“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?”曰:“脍炙所同也,羊枣所独也。讳名不讳姓,姓所同也,名所独也。”(战国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)

衍生典故如“水声常在耳,山色不离门”,又“扫地树留影,拂床琴有声”……皆脍炙人口。(五代·王定宝《唐摭言》卷十)

后人根据以上文献总结出成语“脍炙人口”。

脍炙人口成语故事

春秋时期,在大教育家孔子的门徒中,有鲁国南武城曾氏父子两人。其父名点,字皙;其子名参,字子舆。父子二人都是孔子门徒中的佼佼者,而父亲曾哲更是当时读书人中淡泊名利向往优游生活的代表人物,他的这种志向曾经深得孔子的称赞。曾皙在饮食上有一种非常执着的嗜好,他尤其喜欢吃果实小而圆、色泽紫黑的羊枣。

曾皙的这一嗜好给儿子曾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在曾皙过世之后,曾参因怀念父亲而悲痛万分,父子亲情终身索怀,甚至曾皙生前爱吃的羊枣,曾参也不忍心吃一口。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弟子争相传颂,称赞曾参为孝子典范。

斗转星移,到了战国时期,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非常不理解,于是就去向自己的老师孟子请教。公孙丑来到孟子的府第,十分恭敬地向自已的老师行礼,然后说道:“老师,我来拜访您是因为有一件事情我始终不能想明白其中的缘由,特来向您请教。”

孟子和颜悦色地对公孙丑说:“你有疑惑就讲出来吧”。

公孙丑说道:“老师,您觉得烤肉和羊枣,哪一样更好吃呢?”

“当然是烤肉好吃,没有哪个人不爱吃烤肉的。”

公孙丑又问:“既然烤肉好吃,那么曾参和他的父亲也都是爱吃烤肉的人了,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烤肉,只戒吃羊枣呢?这能说明他是有孝心的人吗?”

孟子沉思了一下,耐心地解释道:“精致的美味烤肉是大家都爱吃的一种食物,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烤肉那样好吃,但却是曾皙尤其爱吃的食物。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,这是生怕引起痛思故父的难捺之情啊。就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,不忌讳称姓一样。人的姓氏会有相同的,但名字却是自已所独有的。”

公孙丑听完孟子的这一席话,茅塞顿开,终于明白了曾参追思故父的一片孝心。

脍炙人口成语寓意

曾暂爱吃羊枣成癖,他归西后,其子曾参戒吃羊枣,以免睹物思人,招来感伤,足见其父子情深。故事借曾子之事揭明学问继承的关系以及知识普及的问题。继承古之制,就要选择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,而不能选择只有个别人喜欢的东西,这就叫尽心知命。也只有这样尽心知命,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,才能普及更多的知识。烤肉古语中叫“脍炙”,后人就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“脍炙人口”这个成语,用来比喻美味人人都爱吃,进而引申为好东西人人都称赞。

脍炙人口成语运用

成文用法“脍炙人口”在句中可充当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;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。

运用示例明·宋濂《宋学士文集·卷一六·刘彦最诗集序》:“相传必有卓绝于人者,不然彦最之诗,何为脍炙人口而弗厌哉?”

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·第一回》:“幸而为比翼之鹣,诏于朝,荣于室,盘根错节,脍炙人口。”

现代诗人·闻一多《歌与诗》:“一部子舆的《国风》与《小雅》,也是‘三百篇’的最精采部分,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。 ”

成语标签: 脍的成语   炙的成语   人的成语   口的成语  

温馨提示:本文是作者 大脸猫 的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!

上一个成语:

下一个成语:

成语搜索
数字的成语
颜色的成语
生肖的成语
动物的成语
心情的成语
气候的成语
成语标签
    热门文章 | 最新文章 | 随机文章
© 2022   辽ICP备19001012号

辽公网安备 21021702000577号

切换白天模式 切换夜间模式 白天返回顶部 夜间返回顶部